综合频道     干部学习频道     党员教育频道     党员锋领考评     人才工作频道     12380举报网
首页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鞠躬尽瘁书写“小巷总理”人生
记镇海后大社区党委原书记葛菊英
时间:2016/4/29 10:34:01  来源:宣传信息电教处  点击:9867

葛菊英,1950年出生,1970年入党。1974年到2012年,她始终奉献在镇海城关镇后大街(后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岗位上,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在“小巷总理”岗位上时间最长的坚守者。  

葛菊英是敢为人先的社区经济发展开拓者,凭借2000元起家,她创办街道(社区)实业,为社区积累了上千万元家底。  

葛菊英是社区精品文艺组织者,清一色居民演员组建的社区文艺团队,两度晋京摘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葛菊英是当代社区服务新模式的创造者,建立的数十个新型社区自治组织服务涵盖各类居民,其中不乏浙江之最、中国之最。  

葛菊英是学习型社区倡导者,多年孜孜以求坚持,她营造了浓郁的社区文化学习氛围,领衔后大社区荣获中国十佳学习型社区称号。  

葛菊英是社区现代文明的引领者,她以身教言传的执著,引领社区跻身全国文明社区行列。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她毅然放弃担任副处级领导干部的机会,选择了继续留在社区,为的是兑现“我最合适岗位在社区”的承诺。  

退休以后,葛菊英继续履行毕生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承诺,出任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康馨工疗站站长,将余热奉献给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38年的“小巷总理”,她以服务社区居民鞠躬尽瘁的执著,赢得了人生的辉煌: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和区特等劳模、市、区两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等荣誉。  

筚路蓝缕带领社区群众奔小康  

昔日杂乱落后的后大街社区,早已是屋舍俨然,安居乐业的新模样。在葛菊英任“小巷总理”的38年间,日新月异的社区见证了她每一步的筚路蓝缕与不懈不止。  

1974年9月,24岁的葛菊英来到镇海县城关镇后大街道担任党支部书记,拿着“老街干”留下的2000元家底,葛菊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街道经济实体,用这2000元的“种子”,栽培街道经济的“大树”。  

1975年,改革开放尚未开始,市场经济还没搞活,葛菊英凭着一颗为居民服务的执着爱心,甘冒风险、大胆尝试,吸纳社区20余名闲散人员,开始了“卖冰棍、拉煤货、清沙子”的艰苦创业,并开创性地提出“三七开”的按劳分配策略,集体得“三”,劳动者得“七”,上不封顶,一年下来就创造了一个“万元街道”。取得初步经济效益后,葛菊英带领团队创建服务更为广阔的居民生活网点,开办裁缝店、糕点店、煤球店、理发店、废品收购店等8家商店,为社区内40余名闲散劳动力找到出路。1984年,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葛菊英又大胆办起社区絮棉加工厂、手套厂、毛线厂,不但解决了社区大量群众就业,也为社区的发展积累了殷实的经济基础。  

在带领社区一步步增强经济实力时,葛菊英仍然铭记社区创业的初衷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1986年,她用几年艰苦奋斗积攒下来的资金建造了后大街社区幼儿园,填补社区无幼托机构的空白。面对社区逐渐雄厚的经济资本和人脉,葛菊英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势下海,而是选择了继续扎根社区,因为“我最合适的岗位在社区”。  

尽心尽责创一流社区文化

2001年,葛菊英率领的百人龙鼓社区文化团队冲出镇海,冲到北京,一举拿下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后大街社区的文化品牌在全国被打响!  

这份成绩,凝聚了葛菊英几多心血。  

20多年前,社区文化对大多数居民还是一个全新概念,为动员居民走出家门,享受文化快乐,葛菊英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在社区一班人的努力下,健美操队、腰鼓队、旱船队、河蚌舞队……一支支队伍,吹起了群众文化涌动的春潮。  

在群众参与度达到较高水平后,葛菊英和团队有了更大的信心打造“国字号”精品社区文化。2008年,葛菊英和她的社区团队亮出了一张大牌——组建了一支818人参与表演的十里红妆婚俗打击乐队伍,成功申报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被评为2009年第十一届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这也证实了葛菊英当初的设想:“群众文化,同样能上档次,出精品。”  

葛菊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她把学习作为打造社区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课题。葛菊英和社区一班人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创办“家门口学校”。经过多年努力,社区逐步构筑起集社区党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老年大学和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于一体的非学历教育阵地,每年受教育居民超10000人次。  

建立社区自治文化,是葛菊英在探索、建设社区文化上的又一创新。在葛菊英的推动下,社区相继建立了单身俱乐部、“居之馨”服务联盟系列、家政服务超市、纠纷调解委员会、禁毒禁赌协会等自治组织,调动社区内可以调动的力量,连那些离退休居民也当起了墙门关照员。  

世博会前夕,后大街社区“世博之家”作为长三角地区第一个被确定的世博之旅示范点,成为本届世博会上唯一一个都市社区形态的示范点,生动展现后大街社区“家门口的文化”、城市居民的幸福和谐生活。  

什么是社区文化?  

葛菊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丰富了它的内涵:由社区人开展的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的文化;由社区人创新的有利于社区居民素质提升的文化;由社区人参与的有益于社区居民健康的文化;由社区人倡导的有利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文化,也缔造了后大街社区的多个“第一”亮点:第一家社区服务站、第一家社区收藏博物馆、第一份社区内部报纸……  

一生热忱服务居民无止境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孔子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在葛菊英的努力下,在后大街社区得到了实践。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社区曾有一名间歇性精神病人,被警察找到时连名字和家都说不出来,唯一记得的三个字,是“葛菊英”。其实当时她已经不住在后大街社区了,但葛菊英曾给过她的温暖和关心,让这个名字永远留在了她几近空白的记忆。  

用真情待人,是葛菊英做社区工作的最重要原则。她为社区盲人吴金富联系学习按摩技术,帮助他开盲人按摩店;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有两个残障儿子的方永全一家;努力解决社区刑释人员生活的后顾之忧,创下了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的奇迹……让社区的居民安居乐业,成为了她的工作动力。  

2013年,葛菊英从社区党委书记退职后,大家都以为她该歇歇了。没想到,葛菊英“退而不休”,当上了康馨工疗站站长。在工疗站,她依然延续社区工作养成的习惯,对辖区内的残障人士进行不漏户走访,对每位学员的残疾类型、身体状况、生活习性和家庭情况做到“一口清”。学员初到工疗站时,都很排斥和外人接触,她就把学员当成自己的孩子,和康复老师一起商量课程安排,为学员“量身定制”康复训练内容,一遍一遍反复耐心地教。渐渐地,紧闭嘴巴的学生开口了,喃喃自语的学生与人交流了,自顾自把玩手中东西的学生喜欢与人共享了,工疗站成了学员们爱恋的大家庭。  

为了让学员们既能康复锻炼,又能自食其力,葛菊英和工作人员从早到晚陪伴着学员学习、工作、娱乐,做到“学员身边不断人,老师目中不离人”。一些对常人来说很简单的动作,对很多学员来说要学会并不容易,有的今天刚学会明天又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制作,不少学员学会了一技之长,有的还在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让这些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但为了肩头担负的责任,葛菊英用爱心与创新,将工作做到了极致,无愧“小巷总理”的使命。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宁波吉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