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杨汉军的大写人生

把人做大 把事做精 把官做淡

时间:2018/4/4 10:16: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8303

2016年10月14日,杨汉军(右)在武汉市新洲区调研精准扶贫和灾后重建工作。

虽已过去几个月了,大家依旧清晰地记得,去年8月13日,杨汉军追悼会那天,武汉下起了瓢泼大雨。各级领导同事到了,知名企业家专程飞抵,社区老党员结伴来了,一面之缘的院士也和老伴专门前来,对口帮扶贫困村支书按农村礼数磕头送行……大家都纷纷冒着大雨赶来了,来送他最后一程。

在近30年的组工生涯中,杨汉军用真心,倾真情,下真功,无论做哪项工作都做进了人们的心里。他常教导年轻干部要“把人做大、把事做精、把官做淡”,这也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并身体力行,书写出一个组织部长的大写人生。

出口成章的部长

“理论水平特别高,出口成章,他的讲话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文章。”采访时,杨汉军生前许多同事不约而同地这么说。“庆祝建党95周年那时,我们一起学七一讲话,然后在支部大会上发言,他讲出来就是现成的文章。”杨汉军身边工作人员欧阳俊钦佩不已。

“出口成章”背后是孜孜不倦地学习。

“部务会上,他讲的最多的就是中央的精神。”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常务副局长孙志军说,重要的文件会议精神传来后,杨汉军都是第一时间带着大家一起学。

杨汉军的学习并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思考、有升华,虽然工作紧张忙碌,但始终井然有序。他常说,“工作不是简单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做,还要把握规律,思考为什么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杨汉军有个习惯,做笔记常带着一支黑笔,一支红笔,记录本每一页他都划个侧栏,随时记录思考。“就像老师的教案,层次要点都标得清清楚楚。”孙志军说。

大家都说,杨汉军是个不折不扣的组工专家,各方面业务都精通。在他看来,“业务精了,才能解决问题”。

杨汉军干什么工作都能搞成体系。他提炼的一套“繁简说”在组织部深入人心:探索试点阶段,工作由简入繁,是一个规范化、系统化、集成化的过程;一旦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就要思考如何提升,推动由繁入简,使其成为一个科学化的过程。

他倾力推进的“红色引擎工程”本身就包括“八个红色”,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集成创新。就其中的“红色物业”来说,设立公益性物业公司、派驻党员大学生进入之后,物业公司可持续问题、大学生培养和出路问题,杨汉军也相应设计了行之有效的配套方案。他负责牵头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百万大学生留汉”等工程,制定之初就是环环相扣:“没有企业来,大学生留下干什么呢?”

在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眼里,杨汉军非常善于学习新东西。大家在不同场合发现,杨汉军除了组织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防洪救灾等也很有研究。

2016年7月初,武汉遭遇强降雨,蔡甸区累计降雨300多毫米。杨汉军在市委部署下,冒雨赶到蔡甸区指挥防汛救灾、转移村民。他观察仔细,指挥得当,让在场的水务专家心生佩服:“他虽然是一位组织部长,但对防汛工作一点也不外行啊。”一同前去的组工干部也诧异:“这么专业,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的!”

自带一身“金钟罩”

“我讨厌一切虚伪和狡猾的东西,因此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作风正派的人。”大学毕业那年,杨汉军在总结里写下愿望。随着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走上位高权重的领导岗位,难免面临诱惑和“围猎”。杨汉军不但丝毫没有动摇信念,还逐渐炼就一身“金钟罩”。

“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场合不去,不出组织部的门就进不了那些门。”第一次跟欧阳俊谈话时,杨汉军就明确提出要求。

杨汉军自己就是这么做的,组织部的干部看得清清楚楚:除了出差和调研,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工作,认识他这么多年,从没有在非工作场合跟他吃过一顿饭。

杨汉军工作上要求高,生活上却很简朴。有人在他时隔几年的不同照片里发现,他下乡、抗洪时始终穿着同一双白球鞋,抗洪时,鞋底脱了胶,他解开鞋带,从鞋底绑过来穿着继续跑,后来找修鞋铺粘一下接着穿。加班盒饭有什么吃什么,身边干部看他太累,说加个餐吃点好的,他都拒绝了。

他跟企业家的交往也是清清爽爽。“从没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不是酒肉朋友,大家被他唤醒、点燃,成了事业上的同道中人。”武汉大学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说,如果杨汉军只是个场面上的人,不会这么累,他的尽心尽力让来武汉投资的企业家安了心。

该直截了当的时候,杨汉军从来不含糊。一次,一位亲戚的项目在武汉遇阻,希望杨汉军能帮帮忙。“别找我,权力不是我的,我不会帮你办。”他直接拒绝。大哥劝他说话委婉点,他说:“要是项目不合规,我给打招呼,人家办了就违反规定,不办怕得罪我。一上来就拒绝比给别人找麻烦好。”

“他一身正气,你要是有私心杂念都不好意思跟他说。”干部们都这么觉得。

蛮接地气的人

“他把自己放得很低,把群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发自内心的,不是装样子走形式。”在武汉市委组织部工作的两年间,杨汉军10次到最远最穷的新洲区调研,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易有权看在眼里。

杨汉军常对干部说,要把“官位”看淡一点。“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被埋没的痛苦;要是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绝不会埋没。”孔繁森说过的这句话,他经常提起。

虽然职位高,但杨汉军始终保持谦逊。“基层的同志来了,见面先倒杯茶,他们来部里都是做了很长的准备,尊重别人才能听到真心话。”他嘱咐欧阳俊。过春节,他给欧阳俊的孩子一份压岁钱:“每天跟着我这么忙,没时间照顾家里。”跟干部们一起研讨工作,他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大家交流。大家都说:“跟杨部长一起干事,虽然累一点,但是心里没包袱。”

“他就是这样一个蛮接地气的人,我在家里从来没觉得他是个领导。”爱人姜枫说。

杨汉军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家风淳朴、善良。母亲在村里威信高,说话有分量,从小就教育杨汉军兄弟姐妹要“堂堂正正做人”。

杨汉军很孝顺。母亲前些年去世了,在杨汉军的小钱包里,一直整整齐齐放着母亲的照片。一次,年过九旬的老父亲生病,不想吃饭。晚上,杨汉军下班回来了解情况后,像安慰孩子一样劝老父亲,“那还是要吃点东西,不吃东西病怎么能好呢?这回我来下面!”说完,他就自己跑到厨房去,很快下了一小碗面条,端到床头,老人很高兴地吃了。

孩子身体一直不好。上世纪90年代初,每天下班后,夫妻俩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去坐轮渡,到汉口接受康复治疗。瑟瑟寒风中,杨汉军搓热双手,捂住孩子小脸蛋。

“我们家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他在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家很幸福。”姜枫不舍,“他是9号走的,我总是想,要是没有9号这天该多好啊……”

……

雁南飞,不是因为畏惧北方的冬天,只是为了把人字写在天边……杨汉军走了,他的故事定格了,但他的忠诚、干净、担当、正直、情义,深深打动着人们,激励后来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

浙ICP备05064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