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人才e家

追记黄大年和宁波的二三事

他将未竟的事业留在了这里

时间:2017/5/31 9:33:27   来源:宁波日报  点击:20664

“老师说,他很喜欢余姚这个地方,这里有欧洲小镇的感觉,等他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就在这里写写书,安度晚年。”5月27日,在“3315计划”重点项目现场走访交流会上,作为“高层次人才”专家黄大年的学生,唐水亮言语中满是悲痛和遗憾。

今年1月8日,回国后一直“拼命三郎”式工作的黄大年不幸因病逝世,享年58岁。在众多缅怀的报道中,他是以满腔爱国情怀科技报国的国际著名地球物理专家;在宁波人心目中,他是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里最为平易近人的“大家”——他在这里,留下了未竟的事业。

2015年,在同为“高层次人才”专家的好友甘中学博士的极力推荐下,黄大年第一次来到余姚,参与宁波市“3315计划”创业团队的申报。同是回国创业创新,二人惺惺相惜。“黄教授说过,他相信甘博士的眼光,相信余姚是一个务实高效的地方,是一个能够加速技术转化的地方。”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利君说。

那一年,黄大年领衔的“特种无人智能飞行机器人探测平台项目”团队,成功入选第五批宁波市“3315计划”,获C类创业团队资助。次年6月,宁波翔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余姚注册,这也是黄大年生前唯一注册的公司。

“老师刚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我们曾劝他创办企业,但他一直没有同意。他说,办企业是私人的事,他希望集中精力在国家的科研领域上。后来,甘博士成立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并极力邀约,他才同意注册公司,希望通过企业模式快速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唐水亮说。

在业界,黄大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通过亲自带徒研究,他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的基础,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其中,他成功促进了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

黄大年最终选择在余姚落地的项目,也来自于这个高精尖领域。过去,在航空物探领域,多采用有人机模式,成本高、风险大。据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顺安介绍,航空物探从有人机到无人机,是该领域的基础一环。只有硬件技术跟上了,有更大载荷的无人机平台研发成功,才能搭载多样物探传感器,实现多种物探手段联合反演,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黄大年的指导下,刘顺安带着团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多年的研发和转化,预计今年年底可研发成功一款拥有国内顶尖技术的特种无人机,试飞后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可以说,这款飞机解决了众多世界性难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它走出国门。”刘顺安说。

唐水亮说,黄大年生前总嘱咐学生,要抓紧时间学习,让自己更强大,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他反复叮咛:时间非常紧迫,竞争对手是不同国家的高精尖团队,要抓紧赶上并超越他们!”

如今,事业未竟,斯人已逝。但是,报国的梦想依旧熠熠生辉。

目前,刘顺安、唐水亮所在的团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将在宁波这块创业创新的热土,继续将黄大年教授未竟的事业做下去,让它早日开花结果。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

浙ICP备05064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