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颜志定同志先进事迹 >> 媒体报道

志定人生

——追记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

时间:2014/6/6 16:04:1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1版  作者:勇祖轩  点击:20553

2013年5月,一个槐花盛开的日子,一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他留下三个遗嘱:给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再交三个月的党费;丧事从简,千万不要告诉组织。

前两个遗嘱,家人照办了。最后一个遗嘱,群众不答应!出殡那天,花圈沿着楼道、墙门,里三层外三层,一直摆到大街上……

一些素不相识的外地人,专程从杭州、金华等地赶来,只为站在他的遗像前深深地鞠上一躬。

一幕关于他的事迹展,静静地布置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厅里。这里的每一个早晨都从纪念开始。

一场“照镜对标”的研讨,正在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展开。一位博友用三句诗给他的一生作了评价“对党,‘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于己,‘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追思的这位老人,就是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同志。关于他的人生,他的名字“志定”已经作了很好的诠释——“立志跟党走,坚定为人民!”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心脏停止跳动,才有停止工作的权利。”

“他德能勤绩廉,样样过硬!他任职过的地方,都是先进单位,他个人也是先进!”熟悉颜志定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1970年至1977年,颜志定在市园林管理处工作。园林工作的特点是露天作业多、突击性任务多、劳动强度大。不论是植树造林、整治市容,还是抗台抗旱、护林护苗、为重大活动装饰环境,颜志定都身先士卒,和工人苦干在一起、流汗在一起,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长年的积劳成疾,他患有多种疾痛,胃病、胆石症、膀胱炎、脚伤、腰伤始终缠绕着他……有段时间,不到两个月里,他竟然两次累倒在工地上,被直接送进了医院。住在病房里,他的心还在工作一线,多次申请出院没批准,就又偷偷地跑了出来。

他在一则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心脏停止跳动,才有停止工作的权利。”1973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题报道了颜志定的先进事迹,把他誉为“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好干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十年,是百废待兴的十年,也是党的组织工作最为繁忙、任务最重的十年。组织上安排颜志定担任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局局长。面对这份重担,他唯一的选择是更加忘我地工作。他经常告诫自己:“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心脏停止跳动,才有停止工作的权利。”从完成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到地市合并后的班子调整配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培育人才,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改革进程都留下了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的身影。

许多组织部的老同志回忆,颜部长面容清瘦、满眼血丝,但他精神充沛、激情四溢,辅佐几任常委部长,每天经常要工作十多个小时,部机关东头他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他有工作就揽,有享受就推;有困难就上,有荣誉就让。他分管的干部工作、使用的干部,特别过硬,没有出过问题、犯过错误。

1988年,年满60岁的颜志定光荣退休了。但他不肯安享晚年,又倾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在颜志定的主持下,一间挂靠老干部局的小办公室,一年2千元的办公经费,宁波关工委的工作就从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起步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挨家挨户去登门走访,动员“五老”人员向青少年伸出关爱、援助之手。他深入校园、企业、社区筹措力量,先后成立了爱国主义宣讲团、关爱工作团、校外辅导员等群众团体。在他全身心的投入下,关工委工作全面铺开、如火如荼,5年一次的全国先进集体评选宁波连续三次蝉联。

2008年,颜志定80岁了,组织上劝他该歇歇了,一辈子坚强、坚忍、坚持、坚守的老同志流泪了。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退休不褪色,要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青少年,奉献给人民,体现人生价值。”

“与群众在一起才能坚持本色,为群众做事才算坚守本职。”

在群众眼里,颜志定就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在园林管理处工作的8年里,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他都天还没亮就到人民公园去劳动,一直忙到天黑,顾不上与家人团聚。这样的义务劳动,年年如此,从未脱班。有的人说他,“过去进出市委门,现在公园扫大门,一定犯了什么错误。”对此,颜志定一笑而过。

1973年元旦,大儿子要在乡下举办婚礼,颜志定正准备回去。突然听到有位老工人病重住院,他便当即赶去了医院。当得知是患了肿瘤,需要手术治疗时,他又毅然取消了回乡参加儿子婚礼的打算,陪着这位老工人安全动完手术。对于儿子,颜志定一直心存愧疚。临终前,他终于对儿子说出了积压几十年的心里话:“当年是爸爸工作忙,才没有时间参加你的婚礼,真的对不起!”

大旱时节,他拉着600多斤重的水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为打水有困难的群众送水;夜雨如注,他为加班施工的外单位人员送去雨衣和热汤面;天寒地冻,他从城西到城东为老职工们等着过年的退休工资;职工得了工伤、得了疑难杂症,他陪着去诊治,职工患病转外地治疗,他亲自写信去慰问;职工没有婚房,他就腾出家里的房子,自己在办公室睡了几年。

到组织部工作后,他仍然不改劳动者本色。一身布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有一天早晨,刚从部队转业到组织部报到的范福祥,看到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同志,身着蓝布上衣,脚穿解放鞋,正在扫地、倒痰盂,以为是机关的清洁工。后来才知道,这位心目中的清洁工,竟是组织部的副部长。而部长的那个形象,已深深地烙在了老范的心底。

几十年来,颜志定的心里始终有一本普通群众的档案。即便是退休了,同事、职工、老干部,司机、门卫、炊事员,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他心里最清楚。谁患病住院了,他就会骑着自行车,买上慰问品去看望。

在关工委的二十年里,他每年都要去少教所、教养所、监狱,与青少年劳教人员面对面谈心,劝他们走正道、做新人;赴贫困山区、外来民工学校,考察助学,自费捐款。施永进、陈颖、周丽娟、罗南英、顾建国……由他帮扶过的这份名单可以拉得很长。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七级地震,牵动了病重中的颜志定,他嘱咐家人第一时间给灾区捐款。此时,离他辞世只有一个多星期。生命的最后时光,心里仍然装着他人、装着群众。

用他的话来说:“作为国家干部,只有与群众在一起才能坚持本色,为群众做事才算坚守本职。”

而他也总是早早地等候在家里,用一碗热腾腾的桂圆煮蛋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客人。

“组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它姓公不姓私。”

颜志定在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岗位上工作了十一年,他时时处处坚持公道、坚守原则。现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这样评价他:“老部长身上处处闪耀着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敢于担当、感恩明理的光辉,他是过硬的组工好干部!”

1977年,颜志定一到组织部,就遇到彻底清查各级班子、干部队伍中依靠“文革”造反、“打砸抢”起家、“四人帮”残余和平反冤假错案等艰巨任务。许多老同志回忆,颜志定作为市委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

当时,各地各单位揭发检举的人成百上千,材料如山、形形色色。颜志定始终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实事求是、细致严谨,不错定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当清查人员感到“老虎抓天,无从下手”的时候,他站出来鼓励大家放手大胆去做,有什么事由他担着。当遇到情节不清、证据不足时,颜志定都要求重新调查取证,或亲自带队赴各地调查,直到把问题搞清、事情搞明。当时几乎每天都有上诉,尽管工作很忙很忙,只要来上诉,他都不厌其烦、热情接待、认真听取,有一个查一个,错一个纠一个。当时,大家都知道,“组织部颜志定办公室的门始终是敞开的,想来就来,不用预约”。

有位老干部,在“反右”和“文革”中言辞过激,被戴上“反社会主义”的帽子,个人和家庭都受到了冲击。为此,他跑了几年、跑了许多部门去申诉,但都没有结果。颜志定接手后,反复核实,弄清了事实真相,为他恢复了名誉。这位老干部激动无比,当场蹦出一句话:“共产党真好!组织部真好!颜志定真好!”

1983年,宁波地市机构合并,各级领导班子需要重新调整配备。颜志定被组织委以重任,担任市机构改革人事组组长,负责选人用人。他严格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和干部标准,坚持以德为先,认真听取干部、群众方方面面的意见,从不掺杂私人情感。特别是在涉及干部的进退去留问题上,有来找的、提要求的、为人说情的、受托打招呼的,甚至拿着礼品跑到他家里求照顾的,他都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顺利完成了50多个市级机关部门班子400多名领导干部的调整配备任务,得到了市委的好评。事后,也没有群众来信来访。

面对权力,颜志定特别清醒,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组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它姓公不姓私,必须不折不扣地服务人民,必须公道正派、不徇私情。”

有一次,他带着干部科长到一位市委主要领导那里去汇报工作,这位领导的妻子也在场。她当场就对颜志定说,想把自己在工厂工作的孩子调进机关。但颜志定就是不吭气,没表态,当时空气就凝住了,气氛很尴尬。每每回忆起,那位科长记忆犹新:颜部长对顶头上司都这样顶回去,够硬气!

“文革”十年,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等问题相当突出,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颜志定心急如焚。尽管当时他身兼多头,工作十分繁忙,但还是抽时间深入工厂、农村、学校,亲自参与干部考察,挖掘优秀人才。他常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愿意做垫脚石,让年轻干部踏着自己的肩膀赶快上”。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被发现起用,成为宁波改革开放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骨干中坚。

1984年,宁波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浪潮,干部告急,人才告急。颜志定四处奔走,求贤若渴。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组织部的大门不能总朝南开,要三顾茅庐,发现人才要像老虎钳一样,牢牢钳住。”著名翻译家、后来参与创建宁波大学的裘克安先生,当时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来宁波工作的。

同年,又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颜志定肩上。市委决定在全国率先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这是选人用人的大事,又是全国头一遭。他精心组织,积极探索,首次推出市计委主任等5个正职职位,引来了1000多人报名,反响强烈。最后,选拔圆满收官,发现并储备了一批近中期紧缺急需可用人才。《人民日报》以《一个成功的实验》为题予以了大篇幅的报道。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评价说,宁波的这项改革应该在党的组织建设史上记上一笔。

“今天甜在嘴上,明天烂在心里。”

一身布衣,两袖清风,是颜志定一生的坚守。

颜志定当了多年的组织部领导,一家5口挤住在18平方米的老式板房,直到临近退休,才分到一套面积远未达标的小两居房子。按照颜志定副厅级别的标准,可以享受到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组织上提出给他换一套大一些的,他却说“不换了,这样住着挺好。”

一辆28英寸的自行车,颜志定骑了一辈子。时任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的董伯云回忆说:“按照工作需要,他出行可以坐公务车的,但他就是不让派,从来都是自行车去、自行车回,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一辈子。”就连老母亲骨折送医院的那一次,他也拒用公车。十几岁的小儿子只能用小板车把奶奶拉到医院。80多岁了,他还颤巍巍地骑着这辆自行车,为家中拉送煤气罐。

面对生活上的小节,有句话颜志定经常挂在嘴边:“这些实惠虽小,今天甜在嘴上,明天烂在心里。”“党风要好起来,领导干部首先自己要带头做好。自己做不到,就肯定说不响!”

七十年代物资紧缺,大量生活用品都是限量供应。有一年,老家的房屋被台风刮倒了,家里让颜志定从单位买点木头。他说:“国家的树木不能随便买,搭房可用其他材料代替。”没办法,只好用毛竹充了数。有一次,朋友托他买铁床。他不想凭关系,自己凌晨3点到门市部排队。门市部里的人认出了他,让他直接去拿,却都被他谢绝了,硬是坚持排队替朋友买了货。

1972年8月15日《宁波大众》头版,对颜志定“身在梨园,不吃公家一个梨,没买公家一斤梨”、“近水楼台不得月,身在柴场不买公家一斤柴,每年向国家提供几十万斤商品柴”的事迹作了专门报道。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让他跨越公私这个界,等于要了他的命。”

“文革”前,他在市委机关主持过迁移户口工作。组织上考虑他身体不好,家庭生活困难,就多次动员他把妻子的户口从农村迁上来,但都被他以“自己家的困难自己能克服”为由谢绝了。之后,他又一次次执意把妻子“农转非”的机会让掉。已届耄耋之年的妻子,因为一直没有工作,长期也没有医保。老伴身患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等多种疾病,有的医生很同情,想用他的医保为他老伴提供些方便。颜志定说:“不行。我是我,她是她!一瓶红药水都不行!”

1972年,同事瞒着他为他身体不好的大儿子办了招工进城手续。颜志定知道后,硬是让儿子把工厂报到证退了回去。两年后,大儿子自己找了份筑路的工作。他知道后,亲自做儿子思想工作,让儿子背着铺盖回乡下务农。他有自己的理由:“干部家属不能搞特权、享特殊。”如今,60多岁的大儿子一直在家务农。

二儿子自小品学兼优,早早入了党,在基层工作到退休。三儿子自小因营养不良体质很弱,5岁时还不会走路,后来参了军,复员后分到鄞县拉丝厂,干三班倒,44岁就办理了病退。三个儿子从来没有从父亲那儿沾过一丁点光。

颜志定去世后,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搭档徐新丰部长经常感叹道:“我们平常讲得最多的‘三子’,房子、车子、儿子,他是怎么做的,大家有目共睹。”

颜志定病重后,他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一直隐瞒病情。他也拒绝家人给他联系的干部病房,他说:“我的病自己在家可以调理,不要再耗费医疗资源。别人比我更需要病房,应该让给别人。”他强忍着病魔带来的剧痛,直到去世,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治疗,也没有住过干部病房。

“要懂得感恩,要有志气。”

是什么支撑着颜志定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服务,一辈子奉献群众?追溯他早年的成长足迹,追寻他的信念之源。

他是家中独子,不到八个月,父亲病故,孤儿寡母艰苦为生。稍大些,他就为地主放牛。15岁那年,他只身来到宁波城里,干了9年的学徒、店员、职工。什么活都干,还要伺候老板的家人。拿到的工钱只够剃个头。

解放后,他积极靠近工会组织,投身进步运动,坚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步步走进了革命队伍。

他时常对家人说:“我从小很苦,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要懂得感恩,要有志向。要回报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写日记,是他一辈子的习惯。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干到多晚,他都要在本子上留下自己的思考,回顾、反省、感念、激励。“如何报答党”、“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当一名勤务员”等内容,在日记本里比比皆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有一则题为《20年前后生病的对比》的日记这样写道:“革命大家庭是多么温暖啊,领导胜过父母,同志亲过兄弟,是党医好了我的病……”他记述了所在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有25位领导同志去看他、关心他。回忆他17岁时,生了一场大病,无钱医治,学徒不能回家,只好在店里听天由命,老板根本不管死活,奶奶、母亲得悉来看他,除了哭也没有别的办法。日记中继续写道:“这件事是终生难忘的,我要经常看看这篇日记,要做好工作,回报党和同志们。”

正是怀着这样一颗赤诚的心,颜志定坚持一辈子为民服务、一辈子做好事。他守着清贫,但内心很充实、很富有。他84岁时说过,他有三个知足:一是自己的年龄超过了人均期望寿命,很知足;二是有一份退休工资,很知足;三是有个和睦温馨、四代同堂的家,很知足。在他心里,用自己的辛苦去换群众的幸福,是最大的幸福。

唯一让他感到内疚的是,他觉得亏欠了家人。因此,在退休以后,他就用点点滴滴的爱来弥补。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他用自己的手艺为家修修补补;他还是骑着那辆自行车为生病的老伴、儿子买药、送药……

有一份骄傲,他始终挂在嘴上。在这个家风朴实清正的家庭里,他的2个儿子和3个孙女、3个孙女婿都是共产党员,这些优秀的后辈们,正追随着他未竟的事业……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

浙ICP备05064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