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历史回溯 >> 基层党组织、党员抗震救灾专题 >> 先进典型

用速度书写忠诚——记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赴四川抗震救灾救援大队临时党委

时间:2008/7/17   作者:管理员

5月12日的地震灾情就是出征号角!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官兵在火红的党旗指引下,用速度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大爱。

救援队驰援地震灾区

向来善于和时间赛跑的消防官兵们,最懂得震后每分每秒的宝贵。尽管驻地山东济南距离成都都江堰2400多公里,但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韩玉祥立刻意识到应该用最快的速度集结部队赴川救援。总队党委紧急启动跨区域应急抗震救援预案,地震灾害救援队紧急成立!

韩玉祥的判断没有错。5月12日下午,他们相继接到公安部消防局、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地震局救援的通知。16时30分,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命令省地震灾害救援队全体人员自5月12日17时始进入二级战备,确保一旦接到命令就能迅速出动。

5月13日凌晨,总队副总队长周志军带领总队抗震救灾救援大队第一批53名官兵紧急入川,辗转到达都江堰,成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首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地震救援队。

14日凌晨,总队副总队长陆长春带领第二批403名官兵驰援灾区,入川后兵分两路,分别赶赴汶川县映秀镇和彭州市小鱼洞镇展开抢险救援行动,其中260名官兵成为第一支徒步抵达震中映秀的队伍。

15日凌晨,总队副政委张家双带领第三批救援队315名官兵奔赴绵阳市安县,救助、转移被困群众。

到达灾区后的第一时间,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的官兵迅速成立了抗震救援大队临时党委,各救援分队分别成立抗震救援临时党支部。

在灾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先后投入771名官兵,7条搜救犬和搜寻、救生、破拆、防护等23类1431件(套)救援器材,在4个战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救援战斗!

在都江堰,参战官兵冒着上千次余震的危险,连续奋战,对全城6万多平方米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堆废墟展开地毯式搜索,七天七夜的生死救援成功解救出50名被困群众。

抢抓每一线生存的希望

5月13日,救援队官兵在济南支队魏成福副政委带领下冒着大雨赶到灵岩山脚下。海拔1600多米的灵岩山,13名游客被困在全长2300米的观光索道上,26个小时的煎熬,让他们快绝望了……为缩短营救时间,队员们朝伸手不见五指的山上爬去,天黑路滑,稍有不慎,就可能葬身山谷。他们一鼓作气到达现场。与先期到达的成都市消防支队救援队的战友们一起架设照明灯,把利用缓降器逃生的游客拉至山坡上,成功营救12名被困游客,其中有11名台湾游客。

“要不惜代价进入映秀实施救援!”5月15日15时30分,陆长春率领的第二批突击队冒雨强行军21小时,徒步跋涉山路100余公里,率先开进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的映秀镇。他们用双手挖掘,艰苦奋战80多个小时,成功将40余名被埋压人员救出。

“茶坪乡大量群众被困,上游水库随时可能决堤,请速往救援!”接命令后,正在绵阳江油市燕门镇组织指挥的第三救援队队长张家双立刻命令36名先遣队员冒雨出击,官兵们抓住路边的荆棘和树枝,躲过滑落的山石,翻越海拔2700米的董家山,用腰斧劈出一个个台阶,在5公里长的山路上开辟出一条“血路”,利用随身携带的安全绳,连接起8条总长约5公里的绳索扶手,在悬崖绝壁上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队员们背起老人和小孩,在崎岖的山路上,经过近4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转移2780余名被困群众。

在彭州,总队政治部副主任穆成山带领的第四突击队救援官兵蹚过湍急的河流,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到达海拔1600余米,受灾最严重,环境最艰苦的小鱼洞镇董坪村。全体官兵连续作战72小时,从废墟中解救群众16人,成功转移了被困在山顶、山腰、山下的100多名群众。

把一切献给救灾前线

在考验面前,山东消防公安总队800多名特勤战士主动请缨,向各级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有20余名党员干部推迟了婚期;有100多名官兵放下患病需要照顾的亲人,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青岛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王大川,在营救映秀镇电厂宾馆被困人员任启平的行动中,冒着建筑物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危险,顾不得处理被钢筋划破的伤口,连续1个半小时跪在狭小的空间内独立作业,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清理埋压被困人员的建筑碎块,成功救出被困100个小时的任启平。

在救援映电总厂职工周蓉和王茜时,年轻党员李晓改先后5次深入通道实施作业,将压在被救者身上的尸体拖走,并利用钢锯,整整用了4个小时将角铁锯断,成功救出被困群众。

 

(据 《 人民日报 》2008年7月17日   09 版)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

浙ICP备05064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