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历史回溯 >>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 活动简报

简报第32期

时间:2007/7/19   作者:管理员

[案例选编](二)

 

创新机制破解农村社会管理难题

【难题简况】镇海区蛟川街道棉丰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是特大型企业镇海炼化公司所在地,2400多名常住人口中,农村户籍1500多人,炼化职工900多人,而暂住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却超过了1万人,他们中有的已购房定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属地居民。棉丰村成了一个由不同从业结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地区人员组成的多元化的生产生活共同体。

镇海区外来人口较多,类似棉丰村这种情况的村不在少数。多元的社会管理服务对象,突破了原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范围,众多的辖区社会组织,超越了原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复杂的社会管理局面,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难以适应,并由此引发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农村能否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建立一种覆盖辖区全体居民的管理服务体制,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新社区转变,成了镇海区委书记郭华巍迫切需要破解的社会管理难题。
【破解过程】外来人口与本村村民,或是外来人口之间遇到小纠纷、小矛盾,以前往往找不到大家都认同的说理地方,有时甚至会因无人调解或调解不当而酿成群体性冲突,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怎么办?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重重矛盾如何解?
“办法总是要比困难多。”这是郭华巍经常说的一句话。群众意见是良策,他走村访户,进企业、入学校,找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和学校负责人拉家常,了解社情民意,还分别召开了村班子会议,企业代表、村民代表、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广泛深入地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他还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到村调研,问计于民。
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调研排摸,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成功经验,郭华巍带领民政、农业、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一班人,精心制定了《棉丰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开始着手在棉丰村全面试点,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郭华巍认为,打破原有村民概念,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是关键。在继续保留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同时,着重构建覆盖辖区全体居民的管理和服务组织机构。他在棉丰村试点,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公开选聘了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站”在村党委领导和村民委员会运作下,具体实施社区化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每个社区工作者还要联系一个片区,并实现对包片区“一口清”,即能熟练掌握自己所分片的居民基本情况,包括弱势群体、外来人口、可依靠对象等,并承担起片区内治安、社会救助等职责。每人每年3万元的薪酬和工作经费全部由区、街道公共财政负担。
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维稳问题,郭华巍连夜召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听大家的想法。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郭华巍决定走出过去“以外管外”误区,让“新棉丰人”参与社区建设。村里成立了“新棉丰人”党支部,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将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新棉丰人”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党员和先进分子担任委员,在村党委领导和村民委员会指导下,承担起了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
要实现和谐“共享”,还要把“共建”作为前提。棉丰村区域内有工商企业32家,管理服务单位9家,还有众多的个体经营户和外来务工人员。村里又新成立了“棉丰村和谐共建理事会”,按照共建理事会章程里“共建精神文明、共管社会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抓社区治安”的原则,周边大工程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棉丰村实现了社区资源的共享。
棉丰村的这些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镇海新农村建设绕不开的坎。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镇海势在必行。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郭华巍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扩大试点方案,并主持召开了全区扩大试点动员会议。目前,扩大到21个行政村的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又紧锣密鼓展开,并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积极有序地加以推进。
【工作启示】全面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新模式,破解农村社会现阶段存在的这些难题,对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农村新社区。时代在发展,现行的管理、服务体制总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怀着一颗为民之心,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创新。
【点评】领导干部破解难题,还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镇海区委书记郭华巍从改革现有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全面探索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创新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健全农村社会组织体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凝聚起来,较好地调动了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农村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有效地破解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新体制破解区域和谐农村新社区建设难题

【难题简况】北仑区高塘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内有高塘、大同、妙林、大树、永久、算山、许胡、岭南共8个行政村,本地村民7千余人。近年来,随着周边经济区块迅速崛起,一大批在附近工厂打工的外来人口在这里聚居,总数达到了3万多名。当地村民虽然依靠出租住房、店铺获得了不少的收益,但是由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雨污分流管道,没有垃圾中转站,再加上乱占道乱搭建现象严重,外来人员鱼龙混杂,各类治安刑事案件频发,成了远近有名的“脏、乱、差”重点区域,村民要求综合治理的呼声十分强烈。

【破解过程】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将高塘区域的综合治理列入自己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深入该区域进行蹲点调研,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实地考察、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座谈,了解掌握问题症结的所在,寻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环境相互协调,相促进的良策。
陈利幸就率领相关街道、公安、城管、工商、规划、建设等相关单位和高塘区域7个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召开现场办公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商讨、开出“药方”。随后,陈利幸又多次与相关部门领导衔接沟通,听取难题破解进展情况汇报,并多次对高塘区域进行了回访,突击检查各项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陈利幸的努力下,一个区域管理新模式的雏形很快出炉,由街道相关科室和8个行政村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高塘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发挥作用;辐射8个村的高塘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建立并投入使用,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也全部进驻,并组建了一支综治队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此外,高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高塘综治警务工作中心、高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高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也相继成立,高塘社区雨污分离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也先后开工,有12个班级规模的高塘幼儿园正在抓紧建设。
新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在,以村为单位,“以房管人”模式在社会全面推开,房东房客互信机制正逐步建立;区域内24小时不间断巡逻成果显现,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0%。城市管理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流动摊贩、影响市容等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得到初步遏制,拖了三年的富春江路沿线26间违章搭建得以拆除,投资100多万元扩建美食小广场和水果小市场的方案正在启动。综合服务中心的阵地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申洲公司招工代理、组织周边企业职工招聘等已开始运作,暂住人口登记服务已为散居在8个村的外来群众办理暂住证1483份,为503人办理了迁证手续。
【工作启示】领导干部在牵头破解难题中,一定要抓住“如何解决、谁来解决、何时解决、解决标准”这四个关键,盯住不放,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真正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琐事”解决好,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好作风、好形象。
【点评】领导干部破解难题,除了要真抓实干,攻难克坚,努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难题外,还要立足标本兼治,敢于从制度、政策层面进行大胆创新,把集中性破解难题行动和建立惠民长效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实现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会得益、能长远的变化和实惠。

 

报:中组部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办公室、省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发:各县(市)区委,各县(市)区委组织部
送:市纪委,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部领导及各处室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上一篇:简报第34期[07-31]

下一篇:简报第31期[07-11]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