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历史回溯 >>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习贯彻

执政当以民生为本(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时间:2005/12/12   作者:管理员

邵景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提出的重大举措等方面都突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在执政实践中牢记“民生”二字,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唯物史观对执政者的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赋予物质生产以目的性,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源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基石。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所建立的历史观表述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人的“生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舞台,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执政提出过系统的理论,但从他们所建立的基本理论来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执政的根本。执政以民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民生为本是我们党执掌政权以来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此后,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生质量,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实践活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善,绝大多数人的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但必须看到,民生问题会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有新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强调,要随时关心群众生活,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否则群众就不会跟党走。这进一步说明,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民生为本,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尤其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最便宜的吃饭。我国人口众多,让所有百姓吃饱饭曾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个难题终于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目前我国还有两千多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吃饭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按照《建议》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其根本措施,首先在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非农化、农村的城镇化。产业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出路,非农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战略。其次,保持粮食、肉菜的稳定增产与合理流通。粮食是特殊商品,政府对粮食的生产与流通应实行特殊政策,既不能管得过死,又不能完全放开,必须始终保持粮食、肉菜的总量足以保证全国人民的需求。其三,增加对高消费的税收,补贴最低食品价格。一方面,加强对高级餐饮的税收;另一方面,通过有力措施,稳定普通百姓日常吃的米面、蔬菜、肉类的价格,使人们都能够买得起、吃得饱、营养足。
最方便的看病。及时、方便地治病,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在,是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建议》提出: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新的医疗体制,选择有利于所有公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方法。这就需要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形成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竞争有序、投资多元的医疗服务体系。政府应综合运用市场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力度,如严格控制药价虚高、限定医院收入比例等。此外,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保健活动,防患于未然。
最充分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没有充分的就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没有保障,社会也就难以安宁。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建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就业指导方向上,主要是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就业渠道。在就业机制上,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政府服务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就业援助和服务、社会保险补贴、控制企业裁员和信息服务等手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针对不平等就业的问题,尽快制定有关反就业歧视的法规,以保障和促进公民的平等就业。
最有效的教育。教育有效,人的素质就高,社会文明程度就高。如果教育水平低下,那么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干部的教育问题。一些地方党风政风不正,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其次是社会教育问题。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不讲信用、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不良等问题。再次是学校教育问题。党的教育方针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上学难的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学费上涨过快。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真正把它放在关乎国之兴亡、民之安危的基础位置上。应按照《建议》的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证所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解决好上学难问题。
最人性的养老。养老最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000年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6.96%。我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的压力不断增大。如何使老人们的生活更有保障,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是养老的要义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经济收入有所增加,家庭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并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服务与关怀。但是,在经济供养、精神寄托、家庭劳务、医疗保健、文化生活等方面,老年人仍然遇到很多问题。应按照《建议》的要求,积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基本养老制度。通过立法,拓展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确保养老经费足额、到位。在整个社会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尊老、敬老蔚成风气。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大力兴办符合条件的养老院、托老所,解决好养老问题。
最安全的环境。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没有污染的绿色环境,更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及各种有利于人们和谐相处、健康发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应按照《建议》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