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历史回溯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共产党员新风采

用生命书写忠诚——记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

时间:2005/3/7   作者:操作员

宗建平,男,1958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大学文化, 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入党, 现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他主动退掉了参加国际医学年会的机票,选择留下来共抗非典;
他连续十多天“扎根”医院24小时值班,连生日也在忙碌中度过;
他深夜临危受命,勇挑宁波市传染病医院奉化非典疑似病人医疗小组组长重担,与病人密切接触;
他度过了惊心动魄的40多个日日夜夜,每分每秒穿行在生死之间。
在抗击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没有豪言壮语,他一直战斗在最艰苦的第一线。
……
他就是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宗建平,一位有着20多年行医经验的共产党员。去年,面对非典疫情严峻的考验,45岁的他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事业的忠诚。
生日在忙碌中度过
去年4月22日,宗建平一早就来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前晚的一场虚惊让他深感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分量。那晚,一名唐山来的发热患者被初步诊断为肺炎后,竟擅自离院。宗建平半夜接到报告后,马上联合医务科、保卫科的同志连夜查找,终于在一家小旅馆里找到患者,于翌日清晨排除非典可能。“万一要是非典,漏诊、扩散了咋办?”此事引起了这名呼吸科高年资医生的高度警觉,“应当马上筹建发热门诊,健全门急诊相关制度!”
早在20多天前,凭着敏锐的职业直觉,他就感到非典的严重性。为此,他还退掉了去韩国参加国际医学年会的机票,选择了留守。
22日那天,一院急诊科的同事们发现办公桌台板下多了一份防治非典的资料。那是宗建平连夜从互联网上下载,整理复印的。那天,他跑上跑下,向院领导汇报,领口罩、隔离服等防护用品,给发热门诊选址,添置呼吸机等设备,与医务科、防保科、感染科负责人分头协商,制定和修改了一项项门急诊规范操作制度、消毒隔离措施和医务人员个人防保办法。在马不停蹄地忙碌中,白天悄然而逝。当晚6时,一个紧急学习会召开,急诊科及门诊科室相关人员近60人济济一堂。3个多小时里,宗建平详细地讲解非典有关知识,对门急诊医务人员提出了具体的接诊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了这些在当时十分宝贵的资料。
夜9时许,布置完工作,宣布散会之际,宗建平才恍然想起那天是他的生日。“我45岁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宗建平挠挠头乐呵呵地说。 “宗医生忙得连生日都忘掉了!真是……”有同事小声地打趣他。当夜,宗建平又忙着筹建隔离留观病房,直到深夜12时。当晚,他就向院长提出24小时留院值班。十分凑巧的是,第二天媒体播发了余姚发现我市首例非典疑似病人的消息。
深夜勇挑救治重担
10多个日夜的操劳,让宗建平十分疲惫。惜才的医院领导让他回家休息。
5月3日是宗建平搬回家住的第一个晚上。深夜11时45分,急促的电话铃将他叫醒。电话里说,一位从广州回来的奉化人出现非典疑似症状,已在送往市传染病医院途中。上级要求他立即去该院待命。“我去了,可能不一定能回来。”跟妻子道别后,宗建平匆匆上路。作为一名医生,他完全清楚此行他将面临的是什么。进入隔离病房,就很可能生死一线相隔。他的心头一阵紧似一阵,“万一感染……”途中,宗建平仔细地掂量着,为自已鼓劲。
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传染病医院里到处是忙碌的人影。灯光下,同行的脸色因连日的操劳显得十分憔悴。眼前的这一幕更坚定了他进入隔离病房的决心。宗建平向组织力陈他进入隔离病房的三大优势:“我搞的是呼吸专业;又在急诊科干过七年多;重症病人抢救得多。”朴素、简短的话语透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这番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向他投去了钦佩而又信任的目光。5月4日凌晨1时,宗建平被任命为医疗小组组长,挑起了救治非典疑似病人的重担。穿上厚厚三层隔离服、戴上三层口罩,戴上防护眼罩……,宗建平默默地进入角色。随即,他第一个进入病房询问病史,与隔离病房外的专家会诊……凌晨3时,他开出了第一张处方。
患者病情变化怎么办?如果要上呼吸机怎么办?如果有新增病人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在他的脑海里翻腾。非典疑似病人的治疗不单单是一项医学任务,更是一项事关全市560万人民安全的政治任务。肩上的挑子沉甸甸的,是夜,这位向来心理素质过硬的医生失眠了,他思考着应对措施。
除了科学、实事求是的治疗方案外,宗建平深知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为此他身体力行起一个特珠的心理处方。“他拉过凳子,就紧挨着我的病床坐下,然后轻轻地拍打我的肩膀……”第一次问诊就给曾经的非典疑似病人小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他才知道这个穿着太空服一样的人是整个病房的负责人。小陈告诉我们,每天,他总是亲自查房、测体温,询问病情,然后挨着病床拉上一会儿家常。看到小陈状态良好,他就树起大拇指表扬;看到情绪低落,他就耐心开导。“这里治疗条件好,你身体又这么棒,心态再好些,免疫力会更高。这对治疗更有利。小年轻,就看你的了!”这些话语总让小陈感动。现在提及,小陈还会眼眶发酸。是啊,在病情不明朗时,这样的零距离接触,对宗建平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潜在危险!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怕不怕?“怕当然有啦,但我是医疗组长,就该这么做。”他回答,口气十分的淡定。
非典病房内的工作有多艰难?只要稍一走动,厚厚的隔离服就会被汗水浸湿,眼罩里会漂上雾气。然而,他每天至少2次查房,最先知道患者体温,时刻关注病情变化,客观地记录病情。一天中,他至少要在小陈起床后,早、中及晚饭后,入睡前通上5次电话了解各种需求。小陈说,是宗医生那和缓的语气、坚定的态度传递给了他与病魔斗争的信心。
作为医疗组长,他还与隔离病房外的省、市专家组随时联系,共同商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统筹安排小组成员工作。一位医疗组的成员说,宗建平的辛劳是双倍的。为减少他人感染的机率,宗建平是进病房最多的人;怕影响团队情绪,他独自承担着救治中的巨大精神压力。“争取病人康复,保证自已平安”是他对医疗小组成员千叮万嘱的一句话。他制订了严格的制度:不值班的人员须在晚上10时前就寝,除工作需要外不得相互走动……为了让小年轻早休息,起初几天宗建平每晚10时在走道上挨个敲房门提醒。
在宗建平的带领下,整个医疗组齐心协力,使病人转危为安,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离开隔离病房那天,同事蓦然发现,45岁的他头发竟花白了许多!
隔离病房的老大哥
“宗大(哥)”是市第一医院同事对宗建平的昵称。没多久,这一昵称也在隔离病房的13名成员中叫开了。的确,对于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小组成员来说,乐观开朗、富有爱心的宗建平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是领导,更是亲切的老大哥。
“他总是先从我们的利益去考虑。”呼吸师王红幸说。护士邬丹娜不喜欢吃海鲜,喜欢肉食。每次宗建平总将自已的那份肉菜悄悄地换给小邬。住隔壁的护士潘静君每天上班时总会听到宗建平意味深长的嘱咐“要当心,记住我们要平安出去!”
“他总是用轻松的话语调节病房气氛,用一种乐观和坚强的力量感染着我们。”护士徐国兰说。5月7日是护士小刘的生日。宗建平得知后,当即与传染病医院领导联系,特地安排了一个在隔离病房里的特殊生日小派对。站在生活区的走廊上,戴着口罩,围着生日蛋糕,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放飞连日来紧张的心情。
与组内每位同事谈心,也是宗大(哥)的份内事。护士潘静君在进隔离病房前就有申请入党的想法。宗建平就与她多谈心,打消了她怕人说闲话的顾虑,鼓起勇气在隔离病房向医院党委传真了一份长达3页的入党申请书。
他用自已的微笑为并肩作战的每位同事树立信心,用爱心温暖大家庭中每一名成员。然而,当时他的儿子正面临升学考试,家中有多病的老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都扔给了他工作繁忙的妻子。直到他懂事的儿子寄来一张自制的卡片时,大家才明白,因为他从不提及个人的得失。作为父亲、儿子与丈夫,他亏欠很多。在他的天平中,“大家”的砝码比“小家”重得多。
始终是颗闪光的金子
一场非典见证了宗建平身上共产党员诸多的优秀品质。荣誉接踵而来,去年他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然而,熟悉他的人说,他始终是颗闪光的金子,岁月的沉淀和职业的打磨让这颗金子越发熠熠生辉。在历次宁波的重大灾难性事件中,总有宗建平忙碌的身影。与他闲聊,不出三句准会绕回到呼吸科上去。在忙碌工作中,他啃大部头原版医学书籍,做资料卡片;他大胆创新,提高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他在呼吸系统介入治疗上造诣独到。其中支架治疗支气管狭窄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治疗项目之一。对于后辈,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已宝贵的临床经验;他总是把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让给他人。言传身教间,学生们耳濡目染了他行医处世的为人,感受着他对党和事业的忠诚。
对党,宗建平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深情地告诉记者,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曾为今后的出路苦闷徨徊过。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面条厂拉过三轮车,去建筑工地做过小工。是党及时拨乱反正,使他在1978年恢复的首批高考中脱颖而出,不但圆了大学梦,还让他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他深情的回忆中,1982年7月7日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铭刻在心中的誓词一次次地激励着他,无私奉献,身先士卒……始终如一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觉的行动无声地履行誓言。
昨天,记者在市第一医院翻阅了宗建平近五年的行医记录。那是一串令人叹服的数据。请看:年收治病人900余人次,年经管病人700余人次,年门诊量2000余人次,年会诊200余人次,年主持疑难危重病人抢救150余人次。在超负荷工作背后,是没有一例病人投诉、也没有一例医疗事故的行医记录!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