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重点专题 >> 历史回溯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共产党员新风采

绿  色  希  望——记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建昌

时间:2005/3/7   作者:操作员

信息图片
张建昌,男,1958年6月出生,浙江慈溪人,大专文化程度,1978年参加工作,同年10月入党。现任慈溪市长河镇党委委员,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假如有人问:浙江省现代农业的时尚在哪里?那么,你就到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昌那里去看一看,聊一聊,感受一番。
这里,闪烁着现代农业的理念;
这里,演绎着现代农业的样板;
这里,孕育着现代农业的希望。
张建昌走过的道路,折射出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型农业的变化轨迹;张建昌探索的目光,追赶着农业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潮流。张建昌以富有胆识、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三个代表”的模范践行者。
敢为人先,做现代农业践行者
当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后不久,大桥工程指挥部西侧1500亩左右的“大桥休闲农庄”也启动了。这颗现代生态农业的明珠,闪烁在环杭州湾产业带都市休闲农业圈上。
张建昌创办这一“大桥休闲农庄”缘于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情缘,他在六年前省第九届人代会上倡议发起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议案,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建设,他响应市里打造都市农业的号召,提出的建设休闲农庄的建议,在去年春天通过专家论证而立项,今年春天又如期启动建设。
这个建设中的休闲农庄2005年春天前建成种植区、垂钓区、休闲区、农庄区等;中长期将建成湿地保护区、科研、教育等,使农业由单一种植生产迈向科研、贸易、加工、教育、休闲领域,随着大桥建成而完工,以引来“长三角”区域各层次来慈溪考察。
慈溪人均耕地资源少,而滩涂资源丰富,其北部滩涂为“长三角”以南最大的连片滩涂资源。张建昌在荒芜盐碱地滩涂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开拓保健蔬菜绿色农业新领域,又开慈溪农业先河,展示了慈溪农业广阔前景,引领着慈溪现代农业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追随着农业产业化、都市型、集约化、国际化趋势,张建昌引领农民走过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市场化和我国加入WTO绿色壁垒挑战三道“坎”,使慈溪农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居领先地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坚冰初融。1985年,张建昌引种了省内第一个创汇蔬菜良种绿花菜,由此也播下了慈溪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希望种子。只要种得出,不怕货难销,张建昌所在长河镇在“棉改蔬”中全市领先,绿花菜、白毛豆、甘蓝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如雨后春笋,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至1992年底,长河棉花种植面积由原来占耕地面积的80%调减到50%左右,长河农民尝到种植创汇蔬菜甜头,亩收入比植棉高出数倍。
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农业开始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轨,第二次改革,农产品“卖难”问题初现。张建昌创办了农业龙头企业——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面对周边地区种植业基地结构调整加快,逐渐从鲜销向加工方向拓展;九十年代中后期,面对农产品“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轨,张建昌又于1996年不失时机创办了长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农民与科研单位之间架设了“科技桥梁”,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推广作用,迈出了“精品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新步伐。
2000年,入世前夕,张建昌还办起了省内首家“种子超市”,超市内汇集了国内外30多家种子种苗企业及10多家科研院所培育的良种,并向全国辐射。
我国加入WTO,给农业产业带来的挑战最大,作为农民依托的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着新的更大考验。张建昌带领上万农民兄弟破除了一个个绿色技术壁垒,跨过了一道道市场风险。为农民撑起了“保护伞”,公司生产的保鲜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源源不断进入东南亚、中东、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成功背后,人们看到了张建昌一系列惊人举措:
大胆创新生产方式,改革农业组织机构,以适应国际竞争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所需。为此,招用百名农业工人,组建了菜用毛豆、绿化菜、甘蓝菜等5个绿色有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农企之间关系由“松散型”变为“捆绑式”。
“绿色档案”进入田间。从种子、农资发放,到防病除虫等喷洒药剂,以及收购时色相色谱仪的快速定性检测,都有电脑档案,且抬高了检测门槛,以提高生产标准。公司拥有绿色农产品基地上万亩
以科技为依托打造绿色品牌。张建昌把2001年作为应对入世挑战的“科技年”。一年中,共有5个项目在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评选中连连中奖。听一听项目的名称,便可知道科技“含金量”:“慈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与可行性报告编制”、“宁波市创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西甜瓜有机无土栽培标准化规程研究”、“西兰花、甘蓝、毛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播种时刻,迎来一个又一个欢声笑语的收获季节,张建昌以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和专心致志的实干精神,始终挺立现代农业“潮头”。
不辱使命,办服务农民大课堂
有关方面领导这样评价道:张建昌创造的不仅仅是农业的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更是扮演着政府为农民服务的“模特儿”角色,倡导着一种绿色文化、农业现代文明,通过建立各种载体,向社会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享受现代农业成果。
张建昌创办的农民大课堂,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可听,可看,可学。有培训班、农展会、基地建设、产业协会、示范园区。
大地是车间,农民是工人。张建昌对农民的现代农业启蒙正是从培训起步。培训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张建昌给长河农民有进企业一般的惊喜,先发放新品种,接着进行生产环节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而且产品包销,因此,“种什么”、“怎么种”、“如何买”这项事情全由公司负责;培训时,张建昌自己讲课,而且还经常邀请日本、韩国等洋专家以及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上课,农民不但学习了现代科技,更拓宽了视野。现在,培训已采用多媒体电脑手段,农民听课后,只要点击鼠标就可随时获得所需的实用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
如果说,培训给农民以理性知识的话,那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给农民以感性认识,使农民学有样板,学有方向。
1995年开始建设的示范园区向人们展示出这样一幅现代农业画卷:一个个智能化钢管大棚卷起的“银色浪潮”,一望无际;几十米宽的进出大路,可供几辆运输车同时来往,旁边矗立着一排科普宣传窗;笔直的沟渠,都用砖石砌出,排灌自如;大棚内,滴管密布;茄子、蕃茄等一年四季挂满枝头。
以此为雏形,长河正在建设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引进35名人才,大规模实施农业科研,开发项目。
张建昌是现代农业领路人,创造出一种又一种栽体;张建昌是现代农业铺路石,带动着慈溪及省内外创汇蔬菜为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世纪之交的2000年,一个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阳春三月,张建昌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家乡“蔬菜之乡”长河举办了首届慈溪市农业新品种展示展销会。以种子为媒,吸引国内外80多家种子种苗公司设摊参展,展示7大类1200多个果蔬优新品种,邀请10多位教授和专家进行培训、咨询,万余农民踊跃参展,接受现代农业的洗礼。这是一次种子种苗、市场信息、农业科技、农业项目交流、洽谈、合作的成功尝试。
张建昌使现代农业从课堂走向田间,基地由长河向省内外辐射。以上海这个我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慈溪农产品进退为主要标志,张建昌公司曾在这里销售率先引种的绿花菜、甘蓝菜、白毛豆、日本蚕豆等拳头产品,风光无限;这几年,随着慈溪创汇蔬菜基地和技术的向外辐射,福建、安徽、江西、江苏以及省内丽水、台州等农产品基地的这些创汇蔬菜,凭借气候、劳动力成本、土壤等优势,抢占了鲜销市场。
为打响慈溪鲜销蔬菜品牌,1999年5月上旬,长河蔬菜上海销售中心在上海真如农产品交易市场挂牌,这里,也成了长河籍省“十佳”农民购销员潘利平等依托的“家”。潘利平从张建昌发展的创汇蔬菜基地中受益,1995年带着甘蓝菜、绿花菜、白毛豆等小试上海真如市场,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此一发不可收;如今,他以上海市场为依托,学着张建昌建基地的模式,在松阳、通昌等发展4万多亩蚕豆基地,既打时间差抢占上海市场上市,又带动了山区农民致富。
有人问张建昌,你这一套已被周边地区学去和当地农民一个个成了竞争对手,你有何感想?张建昌表示,我国优质农产品只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生产优势,才能以强劲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如今,慈溪市创汇蔬菜品种日本蚕豆、白毛豆、青刀豆“三豆”和甘蓝菜、绿花菜、菠菜“三菜”基地面积已达25万亩次左右;全省种植面积达320万亩次,以这些创汇蔬菜拳头产品为主慈溪发展食品工业,在国际化中寻求比较优势,去年农产品加工达46万吨,外贸交货值18亿元,均居全省领先地位。
青春无悔,为希望田野献才智
我国入世后,张建昌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开拓国际市场空间,使创汇蔬菜出口由单纯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向欧美市场奋进。
站在国际化背景下谈农业发展思路,张建昌总是滔滔不绝,无论是国内外市场信息,还是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他都列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正是一次次出国换脑子,使他具备了现代农业的前位理念。张建昌深知,农业只有走开放型之路,才能看到差距,找到办法,奋力追赶。
1988年,浙江省农学会组织农技人员到德国考察,正届而立之年的张建昌作为团长前往。德国是发达农业国家的代表,以强大工业为后盾,现代农业迅速崛起。碧水良田、高度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企业化管理模式——这一切令张建昌大开眼界。他无暇游山玩水观赏风光,而是在异国他乡孜孜以求埋头学习,广交朋友,慕尼黑电视台对这位中国农技员专门作过报道。一年零一个月学习期满,由于他学习出色、引起外方重视,有关部门和农场场主对他再三挽留,高薪相聘。然而,他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带着自己在德国撰写的“取其善者而改之,取其改之而善之”的论文和立志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的抱负,回到了家乡长河,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闯出一条新路。
1994年,张建昌作为宁波市高级农业考察团成员,对泰国曼谷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时25天的学习考察。在此期间,他学习了蔬菜保鲜技术、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农业发展的新举措。
第二年,张建昌又应日本雅马哈株式会社邀请,考察日本农协管理模式,又大开眼界,他顿然醒悟到,日本农业发展模式与本地最为适应,这里农业从“小农经济”发展而来,农民人多地少,重点发展“精致农业”。
这两次出国考察,带着问题思考,结合实践学习,收益颇丰。张建昌创办农业示范园区的思路由此形成。
农业生产、科研、教育、休闲于一体化的特色,他在德国学习期间已有所见,在盐碱地上开发“大桥休闲农庄”思路正是欧洲农业模式的体现。
张建昌面向世界的高远志向,以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最大前进动力。
当公司与农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张建昌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保护农民利益。仅在1991年和1994年长河镇发生的二次“绿花菜风波”中,张建昌就补偿农民上百万元,
这几年,随着自留农场,加盟农场,产销合作社等新型组织的建立,张建昌所在公司与农民形成紧密型的共同体,参与国际竞争。
张建昌诚信为本搞经营,一心一意为农民,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心,赢得了20多位落户企业的中高级人才的心,赢得了社会的信誉度、公认度。
每当张建昌需要搞新农业项目投入时,国家、省、宁波市、慈溪市及长河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有力支持;当地企业也看中张建昌超前的眼光,过人的胆魄,1997年5月,当创办绿苑蔬菜有限公司时,宁波飞翔集团等6家工业企业加盟;这次创办“大桥生态农闲”时,宁波四海集团公司、宁波恒康食品有限公司和长河镇资产经营公司又投入参股。
张建昌全身心追求他乐此不疲的绿色事业。1995年10月,在长河镇人代会上,他当选为副镇长。第二年,他郑重地向组织提交了辞去副镇长职务的报告,面对不理解的人们,他坦然表示:“一心不能两用,我专心致志把公司办好,就是对农民负责,对党和政府事业尽心。”这几年,企业承揽的项目多了,过手的资金成百上千万元,不免有人想打小主意,但张建昌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程招投标建设原则,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公正廉洁、光明磊落的胸怀。
张建昌心系农民,锐意进取,无私奉献,被誉为新时期富而思进的“领头雁”,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省劳动模范的称号,中共宁波市委和慈溪市委还作出了向张建昌学习的决定。
创业无止境,事业新追求。谈到自己走过的历程和未来沿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张建昌认为,以工业化理念改造传统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使一、二产紧密结合;这次以科技园区食品加工业的启动为契机,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之路,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失地农民就业、小城镇建设等问题,以“大桥生态农庄”为突破口,凸现新农村发展亮点,彻底摆脱人们对中国农业农村贫困、落后、穷潦的传统观念,成为实现宁波市委、市府提出的“六大联动”目标的典范。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copyright 2020-202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