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红娘”
打通商贸“绿色通道”
辖区企业的“店小二”
逆行的“征迁铁军”
争抢市场的先锋
“铁人”的100天
“复工e线”
50天奔走企业300家
7天“行军”日记
组团“链式服务”
直播“带货”书记
“复工专员”
小微企业的“红娘”

——海曙区经信局复工复产、物资保障团队。
海曙区纺织服装小微企业众多,“订单荒”成为当前企业难以迈过的一道坎。“燃眉之急,是要把小微企业先救起来!”海曙区经信局复工复产、物资保障团队化身“红娘”,一家家上门说服大企业订单回流,一遍遍排摸小微企业需求,多次举办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对接洽谈会,仅首场“相亲会”就有30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订单超30万件,意向成交金额1500余万元。

打通商贸“绿色通道”

——柴惠群(海曙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复工复产是头等大事!”柴惠群这段时间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前脚联合支付宝等网络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红包、加油卡1350余万元,后脚又搭建海曙数字外贸平台,推广产品近3500个,同时,还设立3亿元外贸企业专项资金池,完成授信额度和免息金额超1亿元,特别是引导金融机构开设贷款和理赔“绿色通道”,实现“当日调查授信、3个工作日内审批发放”。(图中前排左一为柴惠群)

辖区企业的“店小二”

——高红伟(海曙区石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只要把企业经营好,剩下的事情我来办!”疫情期间,为了帮助辖区企业尽早复工复产,高红伟成了地地道道的“店小二”,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一天甚至要跑十七八家企业,帮着接职工、找资金、筹物资,经常“说”得嘴上都起泡。自推进复工复产以来,他为企业联系帮扶资金达1.3亿元,帮扶300余家辖区企业顺利复工,宁波中华纸业等多家辖区企业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图中左一为高红伟)

逆行的“征迁铁军”

——江北区“1+1+5”联合征迁团队。

疫情期间,文创港建设后续腾退拆除工作也一刻没有停歇。2月初,江北区房征中心会同文创港开发建设中心,与中马、白沙、孔浦、文教、甬江等5个责任街道组建“红色铁军”,战“疫”、征迁两不误,全体党员干部夜以继日梳理政策举措,走街串巷上门动员解释,破解承租户清退、职工房改、权证注销等20余项瓶颈“关卡”。70天逆行争速,腾空清场20万平方米,4月26日,出让地块所涉的19家企业全面“双清”。

争抢市场的先锋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党委。

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疫情期间,集团党委大力引进国际顶尖装备,多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快速推进,上马高精度铜带生产线项目,产能大幅提升。为激发员工生产热情,在发放正常工资基础上,向所有员工增发800-1500元不等的防疫补贴。在集团智能化、国际化战略指导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实现海内外订单的持续增加。3月份,公司实现逆势增长,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4月22日正式上市。

“铁人”的100天

——蔡一飙(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

自疫情应急响应以来,蔡一飙冲在第一线,作战100余天未休,刷新了自己连续工作的最长记录。在那段日子里,他全天候备勤,主动承担起区级指挥部的专业指导,成立“企业复工复产”专班,连续20天对辖区1200余家规上企业进行临时隔离点设置、就餐流程、健康申报、场所消毒等精准服务,确保企业复工复产零感染。(图中左一为蔡一飙)

“复工e线”

——镇海区政务“复工e线”服务专班。

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镇海区创新推出政务“复工e线”,实施“云端办、云审批、云开标”服务,面向企业和项目建设推出187条“先批后审”承诺办理事项,并运用网络直播互动功能组织招投标,实现不见面在线开标,让群众、企业“零见面”办成事。安徽海螺集团投资的一项7.5亿元市级重点项目,通过“复工e线”视频交流、线上审核,仅3天就顺利发布了招投标预公示。

50天奔走企业300家

——谭洪波(镇海区发改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面对1.5万家企业、近3万个体工商户、逾2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巨大压力,谭洪波连续奋战50余天,带领工作组先后奔走300余家次企业,清单化明确企业复工标准,严格落实三级审核流程,想方设法推出帮扶政策,实现“应复尽复、能复早复”,截至4月底,协调解决企业困难400余项、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和补贴近5亿元、优惠贷款15.7亿元。(图中左二为谭洪波)

7天“行军”日记

——葛俊杰(镇海区人力社保局人才开发科科长)。

自2月22日起,葛俊杰带领“河南复工小分队”,一行三人日夜兼程赶赴河南,一路上协调管控关卡、解决出行难题、处理紧急状况,7天奔波2000多公里,三餐并做两顿,一天只睡3、4个小时,每天拨打电话百余个,成功包车接回334名员工返回镇海工作。葛俊杰还写下了7天“行军”日记,记录下这艰辛的任务和难忘的经历。(图中右二为葛俊杰)

组团“链式服务”

——北仑“锋领企服联盟”。

需求排摸、快速响应、组团破难、考核评价……疫情期间,北仑区委组织部联合发改、人社、财政等23家职能部门组建“锋领企服联盟”,搭建“企业党组织—工业社区党组织—锋领企服队—锋领企服联盟”四层架构,推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锋领十条” “锋领八法”,常态化实行“企业呼叫、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复工指令发出仅18天,全区综合复工率达95.97%,综合产能恢复率达89.15%,位居全省前列。

直播“带货”书记

——胡斌(北仑区小港街道党工委书记)。

五一期间,北仑区出口消费品展销会火爆开卖,吸引客流10.3万人,完成总交易额1139万元。在展销会上,胡斌化身“男模”穿衣试样、站台卖货,帮着辖区服装、食品、家电、文具等企业卖力吆喝,成了“网红书记”。参与展会的企业纷纷为他的代言拍手称赞,“感谢胡书记直播带货,一小时单款破万!”辖区企业杰西雅男装负责人看着业绩,喜上眉梢。

“复工专员”

——俞宏侃(北仑区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

大碶街道牢记总书记嘱托,化激励为动力,抓实中小企业复工复产。6月9日,灵峰现代产业园顺利落户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俞宏侃积极发挥党组织“硬核”力量,号召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复工服务队,同时推行“链式复产”模式,围绕旭升、拓普、华朔等龙头企业成立“复产联盟”,打造防疫一体、员工共享、产业协同的上下游抱团复产模式。目前,街道169家规上企业全部复工达产。(图中左一为俞宏侃)

“泡面书记”
32个隔离点的“总点长”
商业大楼里的“红色代办”
风餐露宿“招兵买马”
“车间政委”
腾出“爱心空间”
一个人多月瘦了15斤
好管“闲事”的当家人
“国事最大!”
复工的“线上速度”
身怀六甲坚守科研一线
“一家企业也不能少”
“泡面书记”

——吴敏刚(鄞州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窗外繁星点点,办公桌上泡面热气腾腾——在100多天里,这样的画面成了吴敏刚的常态,同事们也称他为“泡面书记”。疫情初始,他就开通平安防疫“小喇叭”,深入排查化解村社涉疫风险隐患;转战复工复产主战场后,他全面分析排查旅游、教育、金融等行业的潜在风险,创新制定涉疫纠纷处置实施意见,215件纠纷案得到快速妥善处置,这一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图中左二为吴敏刚)

32个隔离点的“总点长”

——毕校龙(鄞州区医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作为全区唯一一名从隔离点设立驻守至今的干部,毕校龙从第一批隔离点的“点长”变成了全区32个隔离点的“总点长”。他清单式落实隔离、监测、消杀等事项,牵头设计观察点快速核酸检测方法与流程,极大缩短员工隔离期,确保了来自重点地区的2648名员工安全上岗,为全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图中左二为毕校龙)

商业大楼里的“红色代办”

——和邦大厦党委。

“复工备案要怎么操作”“防疫准备有哪些”“企业可以享受哪些帮扶政策”……这一个个问题不是出现在政务办事大厅,而是出现在和邦大厦的党群驿站。复工伊始,大厦党委班子放弃假日,分组“扫楼”,为249家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红色代办”服务,“一对一”帮助解决复工申报、法律调解、资金协调等300余个问题,还牵线口罩供应商、餐饮企业等,提供防疫物资和配餐送餐等服务,一举解决8000余名员工的后顾之忧。

风餐露宿“招兵买马”

——奉化区人力社保局赴外招工小分队。

马不停蹄、风餐露宿,这是奉化区人力社保局22支赴外招工小分队的真实写照。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8省23个县市区,每批次平均往返近2000公里,其中最长连续行驶时间达37小时。首次派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以专机形式接返165名务工人员,惠及35家企业,成为当时省内接返员工数最多、组织企业最广泛的一次包机。截至目前,小分队累计 “点对点”安全接返员工近3000名,服务企业416家次。

“车间政委”

——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

4名支委牵头组建防疫、复工、生产、后勤4支突击队;35名党员职工全部提前返岗,16名党员技术骨干每天工时延至12小时以上,“车间政委”全面全程掌握330名职工每日健康状况……面对疫情,公司党支部“红色聚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产。复工一星期,总体外贸接单量超过4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目前,公司产能恢复达100%,并带动省内产业链企业复工12家。

腾出“爱心空间”

——阮红斌(浙江奥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员工及时到岗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当阮红斌听说所在辖区面临返岗务工人员较多,核酸检测点压力大的难题,他主动对接,腾出1500平方米的老厂房,免费提供作为奉化方桥片区复工人员的核酸检测点,不仅如此,他还组织员工积极做好打扫消毒、送水送餐,甚至是现场秩序维护等后勤保障工作。(图中左一为阮红斌)

一个人多月瘦了15斤

——沈小坤(余姚市阳明街道党工委书记)。

智能光电小镇是余姚市阳明街道积极打造的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伊始,小镇每天涌入数百上千的外来员工,沈小坤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隔离区域怎么落实、防疫物资是否充足、企业产能有没有影响,等等,都需要他去协调落实,充电宝跟“金嗓子”是他的随身之物。连轴转了一个多月后,他的体重下降15斤,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小镇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投资25亿元的新项目也正式动工。(图中左二为沈小坤)

好管“闲事”的当家人

——杜海军(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书记)。

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书记杜海军在排摸全村企业的困难时,了解到某村企外来员工租房难,特地“云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网络表决,一周时间把村里闲置的养老院出租给该企业供100多名新聘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又为企业联系购买了4万多个口罩、1万多瓶消毒液等防疫物品。“还好有杜书记帮我们,要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公司负责人王国锋感慨。(图中左二为杜海军)

“国事最大!”

——叶辽宁(舜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急需大批量红外测温仪,而舜宇集团生产的红外测温镜头便是其中的核心部件。“这已经不是公司自己的事情,而是国家的大事!”叶辽宁大年初一启动测温热像仪器镜头生产线, 2个月出货逾22万枚,是去年同期的15倍。今年第一季度,舜宇成为全市外贸“冠军”,进出口额达到58.1亿元,同比增长33.8%。(图中前排左二为叶辽宁)

复工的“线上速度”

——杨利登(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主任)。

面对200多万方的商务楼宇、近3000家入驻企业,杨利登推陈出新,从年轻人多、电脑办公多等特点出发,创造性力推“线上办公”“线上复工”,通过微信、钉钉等线上平台实现在线协同办公、远程视频连线等,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缓解了防疫压力,得到了入驻企业的点赞欢迎。5月底,他又牵头构建商务楼宇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助推区域内企业实现全复工。(图中左二为杨利登)

身怀六甲坚守科研一线

——郑建萍(中科院慈溪医工所研究员)。

尽管身怀六甲,郑建萍博士仍带领团队,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中科院牵头的“新冠”病毒应急检测项目的研发工作,通过与宁波市疾病控制中心的联合攻关,最终实现了对病毒抗体的快速检测。同时,她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联系国内外相关企业寻求合作,力争尽早实现科研技术产品化。(图中左三为郑建萍)

“一家企业也不能少”

——姚志苗(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党委书记)。

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有72家小微企业,姚志苗俨然成了他们的“董事长”。为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他日夜奔波操劳,复工初期,忙着调剂消毒水、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物资;生产期间,又牵线搭桥,帮着联系招聘工人、联系订单、推销产品。平日里,他还积极走访,听取企业诉求、落实帮扶政策,目前,72家企业全部顺利复工复产。(图中右一为姚志苗)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话打成“暖手宝”
董事长成了员工“司机”
138名干部没一人“掉队”
下班后的“8小时”
临“疫”不乱的“主心骨”
一场千里“接力跑”
“狠心”的“铁娘子”
法官的“第二职业”
“云上法庭”
“硬核”力量
“一键”减税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宁海县经信局工业复工组。

在企业走访排摸时,工业复工组了解到设计生产校服的金鸟服饰企业有医用隔离服的转产优势,专门组建驻企小分队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第一时间联系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医疗卫生用品方面的专家,彻夜研究技术改进和审批流程方案,审批时间由原来30天缩短至2天,帮助企业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话打成“暖手宝”

——顾国兴(宁海县跃龙街道党工委书记)。

面对1.8万余家工贸企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压力,顾国兴几个月来一日无休,电话被打成了“暖手宝”,每天都是滚烫的。这一头他还在忙着为飞越日用品有限公司落实返岗员工的住宿问题,那一头又开始协调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返岗员工下高速的事项。尽管忙得脚不沾地,但他还是甘之若饴:“企业有困难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我们,说明我们工作做到位。” (图中左二为顾国兴)

董事长成了员工“司机”

——林海峰(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东方日升是一家有1万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为了让员工能快速返岗返工,在近半个月时间里,林海峰特地包专车,全程担任“接送员”,从早到晚一直往返在火车站、高速口等,分批次接回返岗员工。面对因防疫要求需要隔离观察的硬规定,他又张罗着准备好隔离室,当起“代购员”,帮助员工采购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图中右一为林海峰)

138名干部没一人“掉队”

——象山县石浦镇复工复产专班。

针对镇里企业、渔船基数大、分布广、情况复杂等难题,1月29日,象山县石浦镇火速成立复工复产专班,全体党员干部线上审核、线下“扫街”,白天走现场、问需求,晚上找对策、解难题,全力以赴帮助全镇395家工业、2690家商贸企业和1402艘渔船实现复工复产。在60个日夜的高强度连续工作中,138名专班干部无一人请假、无一人掉队。

下班后的“8小时”

——张茂豪(象山县西周镇党委书记)。

18:00,研究企业复工形势;  

19:40,协调处置返岗员工住宿问题;  

22:15,赴滨港小区商量返岗员工入住流程;  

23:50,回办公室审阅企业“复工清单”;  

次日凌晨2点,结束工作回家;而早上7点,他又回到办公室,主持召开企业复工复产每日会商会议。这是张茂豪下班后8小时的“流水账”,这也是他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的日常写照。(图中右一为张茂豪)


临“疫”不乱的“主心骨”

——张建中(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作为1800多名职工的“大家长”,张建中临“疫”不乱,实行全员分餐、送餐制,做好厂房“360度”全方位消杀,设置专门的口罩回收点……疫情期间,他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复工人员建立“零风险”的工作环境,保障了企业从有序复工到产能逐渐恢复,再到单月产销量双突破。1-4月份,日星铸业实现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43.4%。(图中左一为张建中)

一场千里“接力跑”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大项目工作专班。

虽然疫情还在持续,但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不能停。专班全体同志加班加点,或实地查看现场,或研究梳理政策,创新推出“并联+同步”“串联+模拟”工作模式。为确保某重点项目安置用地在5月底按计划完成审批,专班人员北京、杭州、宁波、现场接力跑,一天来回行程2000多公里,积极沟通20余次,方案终获国家认可,3天完成农转用市级审批环节,为项目如期推进抢回了时间。


“狠心”的“铁娘子”

——许海燕(宁波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企业用工、资金和进出口情况的精准统计和分析,有助于对全市复工复产提供决策依据。许海燕白天马不停蹄带领同事深入工业企业走访调研,晚上连轴转忙着梳理企业困难诉求、分析复工复产情况。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家庭,每天早出晚归的她只能把两个刚出院的女儿交给保姆照顾,尽管女儿需要母亲,但在整个疫情期间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图中右一为许海燕)


法官的“第二职业”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驻企联企服务组。

“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这是市中级人民法院驻企联企服务组陈一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联系服务鄞州区姜山镇的两个多月里,他把企业复工复产当成了“第二职业”,全身心扮演着复工复产指导员、疫情防控督察员、助企政策宣传员、解决问题服务员等角色。截至目前,市中院驻企联企服务组已累计开展服务800多次,推送有关政策举措50余条,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7件。


“云上法庭”

——宁波海事法院审监庭。

一起双方当事人均为外国主体、涉及纠纷标的额2.18亿元人民币的船舶碰撞索赔案件,因涉及船舶漏油污染海洋环境而备受关注。面对疫情管控下的种种复杂情况,3月18日,宁波海事法院审监庭创新“云上法庭”,率先开启视频庭审先河,仅用3小时就高效化解了长达一年多的纠纷,整个庭审过程画面清晰、程序规范、互动流畅。“中国法院的效率,疫情期间还那么高,令人钦佩!”涉事双方竖起了大拇指。


“硬核”力量

——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桥吊班。

总书记在宁波考察时对宁波舟山港发展寄予厚望,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嘱托,满怀信心,奋力有为。桥吊班优化操作流程,提升码头效率,平均作业效率超30自然箱/小时。4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565万吨,环比增长9.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4万标准箱,环比增长2.4%。6月以来,北三集司平稳运行n-TOS系统,单日最高完成3.5万标准箱,结束了我国“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  

“一键”减税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

为帮助疫情期间小规模纳税人解决集中申报减税的难题,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全体干部加班加点推出“防疫版”智能申报一体化程序,纳税人足不出户,只要在手机上一键操作,就能轻松完成整个流程,既保障了防疫安全,又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赢得了广泛点赞。截至目前,已帮助18余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共减免税费8.65亿元。


为企业接上网络“翅膀”
16年之困今朝解
“政府链长”四上央视
新生儿的“伴手礼”
给传统产业送上“金钥匙”
公司点赞的“智囊团”
特殊时期的企业“摆渡者”
服务企业的“宅急送”
“康师傅工作室”
用心“陪办”
菜市场的“常客”
“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
为企业接上网络“翅膀”

——江北区商务局。

为帮助外贸企业抗疫减损,江北区商务局组建5支服务小分队,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嫁接”跨境电商,主动带领跨境平台专家,上门指导店铺注册、营销推广、仓储物流等跨境电商业务,组织200余家传统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面对面交流,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截至目前,该区跨境电商试点企业累计达到88家,1-4月全区跨境电商出口额达28.18亿元,同比增长4.3%。


16年之困今朝解

——镇海区骆驼街道 。

宁波新容电器有限公司2003年建成投产,因政策等原因迟迟未办理好土地证和房产证,“无证用地”达16年之久。骆驼街道干部在“三服务”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开展“组团式”攻坚,对“卡脖子”问题逐个破解,帮助理清各类申报材料,针对容积率不足和超期建设两大难题探索出符合政策法规的可行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协调办理,公司终于拿到了存量历史建筑不动产权证。

“政府链长”四上央视

——奉化区企业服务专班。

奉化区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发动801名干部“包片驻企”,仅用10天就完成570家规上企业复工指导,3月1日实现全区复工率100%。为推动产业链复工,创新实施“政府当链长”,以专班化模式“一对一”帮扶联系材料供应商所在地政府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规模企业产能提速、复工提质,协调解决全球最大推剪生产基地华尔推剪等30多家企业供应链难题,相关经验做法四次登上央视报道。

新生儿的“伴手礼”

——余姚市卫生健康局。

针对新生儿要办的一系列证件和事项,余姚市卫健局去年率先推行“出生八项一窗办”服务新模式,将原来涉及卫健、公安等6个部门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8个办理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理。该项服务推出以来,年均受益家庭达3000余户,减少跑腿2万余次,精减各类材料4.5万余份,人均缩短办理周期5个工作日。该项改革举措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给传统产业送上“金钥匙”

——慈溪市经信局。

面对国际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严峻形势,慈溪市经信局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经济新模式转换,1260家规上企业全部实现智能化改造,通过打通小米有品、华为荣耀、网易严选等互联网龙头平台渠道,引导实力型外贸企业开拓销售新渠道,促进优质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4月份,包钢展昊、三禾厨具、三A集团等一批传统企业实现逆势上扬,产值增幅40%以上。

公司点赞的“智囊团”

——象山县科技局。

象山县科技局着力推动搭建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联合机械科学研究院南方中心等4家科研院所,组建了由27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志愿“智囊团”,深入一线,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宁波广优机械公司数百万元模具研发遭遇瓶颈,他们仅用2天时间就提出解决方案,为公司降低50%的生产成本,提高60%的生产效率。与浙江继望锻造公司联合攻关,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销售翻了3倍。  

特殊时期的企业“摆渡者”

——宁波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区经发局8个专项工作组全员下沉,赴一线指导,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各组日均踏勘企业80余家,及时解决融资、场地、招工、防疫物资等问题520余个,兑现财政资金4.9亿元,惠及企业734家。其中,驻余姚北站工作组常驻高铁站协助企业员工返岗,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每日执勤时间超过16小时,先后协调3万多名企业员工有序返岗。

服务企业的“宅急送”

——宁波高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

从大年初二以来,高新区人力社保管理服务中心全体职工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人人争当“服务员”——他们有的点对点24小时帮扶企业,有的怀孕9个多月仍在加班加点破解企业招工难题,有的通宵达旦组织专车专列接回返甬员工,有的连月奔波巡查复工不问辛劳……他们把服务送到了企业急需处、把温暖送进了群众心坎里。  

“康师傅工作室”

——东钱湖市场监管分局行政审批窗口。

“康师傅工作室”是以东钱湖市场监管分局行政审批窗口优秀工作者康青雷同志命名的服务品牌。工作室承诺“网上服务不下班”,坚持在业余时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商事登记咨询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在非工作时间受理或办理的业务40件,通过网上、电话答复各类咨询4000人次,延时工作时间达到120个小时以上。

用心“陪办”

——王明波(海曙区政务服务办公室主任)。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王明波经常蹲点窗口,陪着群众办事。有一次,她发现赵女士申请护士执业延续未通过,专门跑部门刨根问底了解原因,不厌其烦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找法官、律师解读法条,通过“审联体”召集各方议事,促进海曙率先认可“江浙沪”二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结果,惠及万余名医护人员。(图中左一为王明波)


菜市场的“常客”

——邹斌军(北仑区委办公室办公会议成员)。

被抽调到区“三服务”办工作的邹斌军,在走访中了解到大港菜场因停车位不足影响摊主做生意后,就成了菜场的常客,与摊主们一起想办法、合力找出路;找交警、跑街道,把部门负责人请到现场,一起拿主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菜场周边设起了“潮汐”车位,2条微公交也开通了,而旁边医院也有了共享车位,菜场买菜的人流逐渐增多,摊主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图中左一为邹斌军)

“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

——李春丽(鄞州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 。

为了推动重点项目提速争效,李春丽的“办公室”就在工程项目一线,每个月她都会主动走访企业、项目单位,听取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审批困难。当得知宁波新世界综合体项目因土地问题导致审批延阻时,她谋划提出“联合会商会审”机制,召集部门在现场办公,通过“模拟审批”方式解决卡点,使企业项目建设周期至少提前了半年。(图中左二为李春丽)  


六争攻坚 先锋榜 往期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宁波吉欣网络